“打玩具、打飾品,帶孩子體驗高科技!”雙十二臨近,各大網(wǎng)店出現(xiàn)不少售價幾千到幾萬元的3D打印機。
家用3D打印機實用性究竟如何?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在電腦報評測中心協(xié)助下,對一臺售價6000元的家用3D打印機進行了實驗。
連接電腦
這臺3D打印機是個30多厘米高、20多厘米寬的盒子,中間鏤空部分是3D打印平臺。通過USB接口接入電腦,下載驅(qū)動程序(個人購買時附送),再用一款名叫iPrinter的軟件控制打印機,就可以進行操作。
準備材料
實驗使用的是一種ABS工程塑料,外觀上看像釣魚線,售價20元/公斤,實驗消耗不到300克。
建好模型
3D打印需要3D建模,好比普通打印必須有文稿、照片等。獲取原料的方法,一是通過3D掃描儀掃描,二是用電腦軟件建模。
兩次打印失敗
實驗中,連續(xù)遭遇兩次失敗。
第一次原因是,打印頭高度設定不準確,打印平臺距離打印頭距離過遠,導致材料未落到打印平臺便已凝固。第二次原因是,打印平臺溫度不夠,打印材料過早凝固。
正確辦法:設定準確高度,使用打印機自加熱功能,將平臺加熱到攝氏100度以上。
做杯子4個小時
3D打印耗時漫長。打印過程中,打印頭用高溫熔化ABS塑料絲,擠壓成很細塑料線(直徑0.2mm),再噴到打印臺上,一層層堆砌,最終成為塑料模型。
打印機說明顯示,模型結構越復雜,速度越慢。
重慶晚報記者選用兩個3D模型:一個9厘米高的杯子和一個直徑愈4厘米的滑輪。打印杯子時間:近4小時。打印滑輪兩個多小時。
有明顯異味
打印的杯子由于結構相對簡單,外觀比較靠譜,盛水也無漏水情況。但是,杯壁上有一圈圈分層結構,杯子把手輕易折斷。
打印的滑輪比較慘不忍睹。由于中央的彈珠都不是規(guī)整圓形,內(nèi)外兩個圓盤的毛刺也相當多,所以很難轉動。
打印過程中,能聞到明顯異味。打印完成后,還能聞到明顯異味。
家庭使用四大問題
電腦報評測中心主編馬渝曦認為,3D打印機無論高低端,其原理是一樣的。但以目前家用3D打印機的精度和使用材料,要想達到商家宣傳的效果,不靠譜。
一、成本。目前家用3D打印機多采用FDM熔融層積成行技術,通過對塑料的加熱融化制作模型。如果打印真人等,需采用激光技術,以金屬或光敏材料為原料。好材料價格奇高,每公斤上萬元。
二、技術。3D建模需要一定技術和設計能力,想打什么都能制作什么是個誤區(qū)。
三、精度。家用3D打印機精度偏低,在制作速度和精度上遠不如手工匠人制作。即使要少量提升精度或者打出多色,也需要大量增加設備成本。
四、安全。電腦報評測中心曾用3D打印機打印餐具。打印過程中,熱熔的塑料發(fā)出刺鼻味道,甚至揮發(fā)細微粉塵。所以,使用這種3D打印機最好在開窗通風情況下,而且慎用這些打印品喝水或進食。
針對某些商家宣傳可使用3D打印機打印玩具,馬渝曦認為也相當不靠譜。“考慮到身體健康,我認為最好不要用這些打印給孩子玩。”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