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即將在明年上半年,將一臺3D打印機送上國際空間站,進行第一輪的軌道測試。準“航天打印機”Portable On-Board Printer(POP3D)是在意大利設計生產(chǎn)的,它將成為歐洲航天局航天員Samantha Cristoforetti的航空任務之一。這項研究將對微重力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3D打印的可能性有指示意義。
打印機對空間站外的工作環(huán)境有針對性設計。打印機耗電較少,占地面積只有25平方厘米。雖然POP3D使用加熱的工作方式來打印配件和工具,但由于用的是可以生物降解的安全素材,所以POP3D并不會對空間站的脆弱環(huán)境造成任何影響。
雖然空間站有充足的常用工具和能想到的所有的零件,不過有臺打印機備著還是明顯有好處的。如果有設備少了什么重要零件,這可能會嚴重影響空間站里研究工作的進度,同時也意味著管理空間站的地面中心會承受著不小的經(jīng)濟損失——單是NASA,每年就要為空間站支付30-40億美元。
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像歐洲航天局這樣的機構就開始研究3D打印應用的可能性。NASA和合作伙伴Aerojet Rocketdyne公司正在研發(fā)3D打印火箭發(fā)動機。初步結果證明,3D打印的銅部件可以承受發(fā)射時運載火箭內(nèi)燃機所受的推力及壓力。
“對發(fā)動機部件縮小樣品的燃燒測試取得了成功,這為下一步的制造提供了信心,也為將來制造等比例部件鋪平了道路,”NASA首席工程師Tyler Hickman說道。這類3D打印的發(fā)動機部件可以明顯降低成本,縮短運載火箭制造的制造周期。
空客宇航防務集團的材料與處理科技首席工程師Steffen Beyer說,“降低復雜結構的成本和顯著縮短研發(fā)周期是非常有希望的。拿火箭引擎的復雜的噴嘴來說,我們可以把必須的零部件的數(shù)量從約250個降到了1-2個,這是在設計及制造商的重大革新。”
這只是在太空探索領域使用3D打印技術的可能性中的其中一例,而3D打印的未來概念則非常廣泛,從減輕衛(wèi)星重量,到3D打印一個月球基地,可以保護基地內(nèi)居民不受月球的惡劣環(huán)境影響。
據(jù)估計,POP3D打印機半小時就能打印出一個塑料配件。一旦實驗完成,在空間站打印出來的東西將會被送回地球進行詳細分析,同時與在地球上以相同程序3D打印出來的物品進行比較。這將方便科學家研究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3D打印進程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