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老鼠自體的能量傳送到植入裝置,使其發(fā)藍光從而刺激腿部神經。(攝影:Austin Yee )
首發(fā)100% 生物體內部能源驅動光遺傳學的組合裝置
借由老鼠自體能量轉換而成的能源,驅動微型無線遙控裝置并使其內部藍色LED發(fā)光,利用光線控制老鼠大腦神經細胞、脊椎或四肢。這個設計是由斯坦福大學的Bio-X團隊研發(fā),是第一個以完全植入的方式傳送光遺傳學神經刺激的裝置。
這是一個結合了光遺傳學—利用光控制大腦活動的研究—以及新發(fā)明的無線植入裝置的迷你驅動器。該裝置大幅擴展了研究范圍,使研究人員能夠讓植入裝置的老鼠在開放空間自由的和其他生物互動。這項研究于8月17日的Nature Methods刊出。
惰性激發(fā)靈感老鼠化身無線接收器
傳統(tǒng)上光遺傳學需要有光纖連接到老鼠頭部,以發(fā)出光線并控制神經。這個局限的裝置雖然可讓老鼠在籠子里活動,但是無法像沒有戴光纖的老鼠那樣自由行動。而且以前的實驗中,科學家必須接觸到老鼠才能裝上光纖,有可能因此造成老鼠的壓力而改變實驗結果。
這些不得已情況都局限了光遺傳學所能帶來的貢獻。科學家已經有一些研究斬獲,包含如何阻斷阿茲海默癥病患的手震問題以及神經元傳遞痛覺的功能和中風可能的治療方法。但是,如果研究像沮喪或焦慮等與社交互動有關現(xiàn)象,或需要使用迷宮等其他較復雜研究時,戴著光纖進行實驗就令人傷腦筋。
Poon精通制作微型可植入的無線電力裝置。盡管這樣的能力看似對光遺傳學的領域毫無用處,但是Poon參加了一個結合神經學和電機的神經工程工作坊,才發(fā)掘這種迷你裝置的用處。
在大家跟進制作類似裝置,使得錫箔帽子橫掃網路之前,請大家認知到:光遺傳學只能作用在經過設計的神經上,而且必須存有對光線有反應的蛋白質。在實驗室里科學家有的會利用自行繁殖、神經帶有這類蛋白質的老鼠進行實驗,或者他們會設法注射帶有這類蛋白質DNA的病毒到老鼠身上牙線粗細的神經上。一般未經設計的神經元不管是透過光纖或無線裝置,都無法發(fā)光。
Poon表示,研發(fā)這樣的微型發(fā)光裝置不是難事。在工作坊結束后幾個月內,她和同事就成功研發(fā)出這種裝置。最大的困難在如何大范圍啟動裝置(發(fā)光)且不用向效能妥協(xié)。
在行為實驗中,老鼠會四處移動,而研究人員必須要能夠追蹤活動,才能提供能量。Poon知道其他實驗室的解決辦法是在老鼠頭上裝著龐大累贅的裝置,還纏繞著復雜的線圈和感應器以追蹤老鼠。
Poon表示:“我們懶得那樣做,感覺那樣很費工且吃力不討好。”
所以Poon有一個瘋狂的替代方案,把老鼠自體能量轉換成無線頻率能量,并設定成能夠跟老鼠自體共鳴的頻率。盡管聽起來瘋狂,但是真的有效,Poon也將這個研究發(fā)現(xiàn)投稿到Physical Review Applied并于8月4日出版,共同作者是John Ho和Yuji Tanabe。
植入無線電力裝置能夠發(fā)光并刺激老鼠的大腦、脊椎或四肢。(攝影:Austin Yee )
成功轉換能量讓老鼠發(fā)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