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機器人
法國養(yǎng)老院引進“Nao”機器人照顧老人
星之球激光 來源:搜狐2016-05-04 我要評論(0 )
據(jù)法國媒體報道,法國一家老人院2015年引進了名為Nao的人形機器人,用以陪伴和照顧老年人。這在法國是首例,而此前在荷蘭、比利時已有60多間老人院引進了“Nao”機...
據(jù)法國媒體報道,法國一家老人院2015年引進了名為“Nao”的人形機器人,用以陪伴和照顧老年人。這在法國是首例,而此前在荷蘭、比利時已有60多間老人院引進了“Nao”機器人。
“您好,請問您叫什么名字?”一種機械的聲音問道。“真妮維婭”,一名老人答道。“Nao”的出現(xiàn)得到了許多老年人的青睞,他們與之逗樂、聊天,把它當作寵物,而“Nao”也會給老人們捶捶背,陪伴在他們身邊。然而,面對這一趨勢,法國哲學家DamienLeGuay卻提出懷疑與擔憂,他認為人類應該思考清楚人與機器人的關系,并且考慮到被機器人代替的可能結果。以下是DamienLeGuay的一些觀點。
時代不同了,原本用于工業(yè)或制造業(yè)的機器人,如今逐漸“駐扎”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我們應該區(qū)分清楚“機器人”與“人形機器人”,雖然它們都是機器并且有一部分已成為普通人家庭中的一員。這次,這位“進駐”老人院的名叫“Nao”的人形機器人,有著人一樣的特性:它可以說話,懂得開始一次談話的技巧,可以識別不同的人并記住他們的名字,可以自由走動,并且有著像人類一樣的“軀體”。
那么,我們是否應該為這樣一個極具未來感的機器人的廣泛應用而感到驚嘆歡呼?我們是否應該期待著有一天整個國家都大力推崇擁有這樣的一個“人形機器人”?抑或,我們應該為這個“富有情感”的“人形機器人”的出現(xiàn)而感到擔憂?顯然,處理好這其中的界限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處理好人與機器之間的關系,如果處理不好二者的關系,我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機器人很可能會反過來成為人類的羈絆。
如今,科技在進步,越來越多原來由人類操作的工作被機器人所代替。至此,人們不禁要問,那么哪些工作是不可能由機器人代替的呢?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些類似“Nao”(高58cm)的機器人小軍團的進攻呢?在日本的一家餐廳,該餐廳的接待員已經(jīng)由機器人代替,這些機器人是仿照女性外形來造的。但我們無法想象,像“傾聽”,“談話”,“關懷”這些動作,將由機器人代替人類來完成,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像“由衷的微笑”,“親切的語調(diào)”,“細心的照顧”等等,當然只能由血肉之軀組成的人類才能做到。
在法國,約有著500萬的獨居者,而這一數(shù)據(jù)在2010年只有370萬。另外,獨居老人更多了,據(jù)調(diào)查,7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27%符合“關系隔離”的標準。面對這一情況,我們是應視之為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必然結果嗎?難道只有這些小機器人們能陪伴著這些淡出人們視線的“被社會遺棄”的老人們?抑或,我們應該重視起來,設法給予這些占社會人口40%的老年人一個更人性化的生活環(huán)境?這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wǎng)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wǎng)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wǎng)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nèi)容。
相關文章
網(wǎng)友點評
0 條相關評論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