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是一種直接將電能轉換為可見光和輻射能的發(fā)光器件,具有耗電量小、發(fā)光效率高、體積小等優(yōu)點,目前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新型高效節(jié)能產品,并且被廣泛應用于顯示、照明、背光等諸多領域。近年來,隨著LED技術的不斷進步,其發(fā)光效率也有了顯著的提升,現有的藍光LED系統效率可以達到60%;而白光LED的光效已經超過150lm/W,這些特點都使得LED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雖然LED的理論壽命可以達到50kh,然而在實際使用中,因為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LED往往達不到這么高的理論壽命,出現了過早失效現象,這大大阻礙了LED作為新型節(jié)能型產品的前進步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很多學者已經開展了相關研究,并且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結論。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對造成LED失效的重要因素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并且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以期望能夠完善LED的實際使用壽命。
一、LED失效模式
LED失效模式主要有:芯片失效、封裝失效、熱過應力失效、電過應力失效以及裝配失效,其中尤以芯片失效和封裝失效最為常見。本文將就這幾種主要失效模式,進行詳細的分析。
(1) 芯片失效
芯片失效是指芯片本身失效或其它原因造成芯片失效。造成這種失效的原因往往有很多種:芯片裂紋是由于鍵合工藝條件不合適,造成較大的應力,隨著熱量積累所產生的熱機械應力也隨之加強,導致芯片產生微裂紋,工作時注入的電流會進一步加劇微裂紋使之不斷擴大,直至器件完全失效[4]。其次,如果芯片有源區(qū)本來就有損傷,那么會導致在加電過程中逐漸退化直至失效,同樣也會造成燈具在使用過程中光衰嚴重直至不亮。再者,若芯片粘結工藝不良,在使用過程中會導致芯片粘結層完全脫離粘結面而使得樣品發(fā)生開路失效,同樣也會造成LED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死燈”現象。導致芯片粘結工藝不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使用的銀漿過期或者暴露時間過長、銀漿使用量過少、固化時間過長、固晶基面被污染等。
(2) 封裝失效
封裝失效是指封裝設計或生產工藝不當導致器件失效。封裝所用的環(huán)氧樹脂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會發(fā)生劣化問題,致使LED的壽命降低。這種劣化問題包括:光透過率、折射率、膨脹系數、硬度、透水性、透氣性、填料性能等,其中尤以光透過率最為重要。有研究表明光的波長越短,光透過率的劣化越嚴重,但是對于綠光以上波長(即大于560nm)來說,這種影響并不嚴重。Lumileds2003年曾公布過功率LED白光器件和φ5白光器件的壽命實驗曲線,19kh后,用硅樹脂封裝的功率器件,光通量仍可維持初始的80%,而用環(huán)氧樹脂封裝的對比曲線則表示在6kh后,光通量維持率僅為50%。實驗表明,在芯片發(fā)光效率相同的情況下,靠近芯片的環(huán)氧樹脂明顯變成黃色、繼而變成褐色。這種明顯的退化過程,主要就是由于光照以及溫升引起的環(huán)氧樹脂光透過率的劣化所造成的。與此同時,在由藍光激發(fā)黃色熒光粉發(fā)出白光的LED中,封裝透鏡的褐變會影響其反射性,并且使得發(fā)出的藍光不足以激發(fā)黃色熒光粉,從而使得光效和光譜分布發(fā)生改變。
對于封裝而言,還有一個影響LED壽命的重要因素就是腐蝕。在LED使用中,一般引起腐蝕的主要原因是水汽滲入了封裝材料內部,導致引線變質、#p#分頁標題#e#PCB銅線銹蝕;有時,隨水汽引入的可動導電離子會駐留在芯片表面,從而造成漏電。此外,封裝質量不好的器件,在其封裝體內部會有大量的殘留氣泡,這些殘留的氣泡同樣也會造成器件的腐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