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自從問世以來,衍生出來的各項激光技術(shù)都對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進步意義,其中激光制冷技術(shù)為原子光學、原子刻蝕、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費米子凝聚態(tài)、高分辨率光譜以及光和物質(zhì)的相互作用的基礎研究等做出了重要貢獻,近日,著名專家熊啟華教授在強磁場科學中心作激光制冷主題學術(shù)報告。
應田明亮研究員的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熊啟華于1月5至6日訪問強磁場科學中心。
訪問期間,熊教授作了題為“Laser Cooling of Semiconductors”的學術(shù)報告。伴隨有 anti-Stokes反射的光學輻照可以制冷,這種現(xiàn)象稱為激光制冷或光學制冷。在原理上,直接帶隙半導體激光制冷具有更誘人的前景,因為半導體表現(xiàn)出更加高效的泵浦光吸收,且可以直接集成在電學和光學器件中。然而,盡管在最近幾十年有許多實驗研究,半導體中純粹的激光制冷還沒有實現(xiàn)。熊啟華教授課題組用CdS納米帶首次證明半導體中純粹的激光制冷,在低能激發(fā)下,分別使用 514 nm和532 nm波長 的激光作為泵浦光,在 CdS納米帶上實現(xiàn)了從290K到~40 K和 ~20 K的降溫,論文2013年發(fā)表在Natute上, 并受到國際強烈關注。
熊啟華教授2006年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到美國哈佛大學化學系著名科學家Charles Lieber組進行3年博士后研究。2009年受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半導體納米材料的電學和光學性質(zhì),近期主要研究內(nèi)容是二維薄膜材料和半導體激光制冷。
激光制冷從提出至今不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但其所在科研領域做出的貢獻卻是無可比擬的。它不僅涉及各個領域,而卻通過超低溫的實現(xiàn),驗證不少理論的完備性,并且通過超低溫試驗,使某些比較離奇的設想成為可能。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